在中国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水果的版图丰富而多彩,而中国本土小樱桃宛如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拥有令人着迷的特质,是中国水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栽培樱桃的历史极为悠久,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最初的中国本土樱桃便是小樱桃,它果型小巧玲珑,与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大樱桃有着明显区别。其皮薄肉嫩,口感鲜美可口,然而,它的成熟期短暂,且极不耐储存。在古代,小樱桃常作为珍贵的贡品进献给贵族,因其珍稀难得,故而未能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尽管如此,它却凭借自身独特的风味,在历史的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中国本土小樱桃的品种繁多,各有千秋。莱阳矮樱桃,又称中华矮樱桃,原产于山东省莱阳市,是中国樱桃的一个矮生类型。20世纪80年代被莱阳市农林局发现,1991年通过鉴定并正式命名。其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2.94克,圆球形的果实呈现深红色,宛如一颗颗小巧的红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外形美观至极。果肉呈淡黄色,可食率颇高,质地致密,咬上一口,香甜的风味在味蕾间散开,令人陶醉。在山东莱阳地区,它通常在5月中旬成熟。这种樱桃树体紧凑矮小,仅为普通型中国樱桃树冠的2/3,呈扁圆形。树势强健,枝条粗壮,节间较短。叶片大而肥厚,呈椭圆形,叶色浓绿且富有光泽。其根系较大叶草樱更为发达,粗根众多,分布较深,固地性强,因此较抗倒伏。莱阳矮樱桃对土壤要求并不严苛,无论是山丘还是河滩地,都能良好生长,不过在黏土地上建园则不太适宜。它与甜樱桃嫁接亲和性强,成活率高,并且能较早进入结果期。经过多代营养繁殖,矮化性状稳定,具备作为甜樱桃矮化砧的诸多潜在优良性状,发展前途广阔,利用价值极高。但据在泰安的调查显示,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病症状,所以在进行无性繁殖时,需谨慎严格地选择母树。
毛樱桃同样是中国本土小樱桃中的重要一员。它是蔷薇科李属的一种矮小灌木,也有少量呈小乔木状,是中国栽培果树中最为古老的樱桃品种。毛樱桃原产于中国,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布广泛,后被引入日本、美国、俄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其根系发达,枝条生长旺盛且密集。嫩枝密被绒毛至无毛,冬芽疏被柔毛或无毛。叶片呈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急尖或粗锐锯齿。花单生或2朵簇生,萼筒管状或杯状,萼片卵形呈三角状,花瓣为白色或粉红色,呈倒卵形,雄蕊短于花瓣,花柱伸出长度与雄蕊近乎等长或稍长。果实为核果,近球形,成熟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毛樱桃主要生长在北半球温带地区,抗寒、耐旱,适应性极强,且易于繁殖,常见于山坡林、林缘、灌丛中或草地。毛樱桃在园艺领域应用广泛,其树形优美,花朵娇小,果实艳丽,集观花、观果、观型于一体,能与乔木和草地巧妙搭配,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景观作用。此外,它作为果树砧木,可用于嫁接李属树种,具有矮化、结果早、丰产的显著效果。其果实可供食用或加工,还能酿酒。种仁含油率达43%,可用于制作肥皂。
在营养价值方面,中国本土小樱桃表现卓越。在水果家族中,多数水果铁含量较低,而樱桃却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每百克樱桃中含铁量最多可达5.9毫克,位居水果之首。同时,其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苹果、橘子多4-5倍。此外,樱桃还富含糖、枸椽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磷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从中医角度来看,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入脾、肝经,具有补中益气、祛风胜湿的功效,可主治病后体虚气弱、气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以及风湿腰腿疼痛、四肢不仁、关节屈伸不利、冻疮等病症。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樱桃,尤其适合消化不良者、瘫痪患者、风湿腰腿痛者、体质虚弱者以及面色无华者。但需要注意的是,樱桃不宜与动物肝脏、杨梅、胡萝卜等同食,否则会降低其营养价值或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物流运输和保鲜技术不断提升,曾经难以走出产地、不易保存的中国本土小樱桃,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人们有更多机会品尝到这种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内涵的水果。无论是直接鲜食,感受其原汁原味的酸甜;还是将其制作成果酱、果酒等,都能领略到中国本土小樱桃的别样魅力。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传承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饮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美味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