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红薯虽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诸多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的功效。中医典籍如《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均对红薯的药用价值有所记载,称其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之效,常食可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起到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作用。当代的《中华本草》也指出,红薯“味甘,性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的功效,可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等病症。
从补中和血的角度来看,红薯营养极为丰富,富含大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防治营养不良症。对于中焦脾胃亏虚的人群而言,红薯能够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帮助脾胃恢复运化功能,增强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在小儿疳积的调理方面,红薯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小儿疳积多因喂养不当、脾胃受损所致,红薯的健脾益胃之效有助于改善小儿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缓解疳积症状。
红薯在宽肠通便方面的功效也十分显著。经过蒸煮之后,红薯部分淀粉会发生变化,相较于生食,其食物纤维含量可增加约40%。这些丰富的膳食纤维进入人体肠道后,无法被消化吸收,却能有效地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于现代人因饮食精细、运动量不足等导致的肠道蠕动缓慢、便秘问题,红薯无疑是一味天然良药。特别是对于老年性便秘患者,红薯的通便效果尤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蠕动能力减弱,红薯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更加顺畅,减少因便秘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
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红薯叶同样功不可没。现代研究发现,红薯叶具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每百克鲜红薯叶含蛋白质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矿物质钾16毫克、铁2.3毫克、磷34毫克、胡萝卜素6.42毫克、维生素C0.32毫克。其矿物质与维生素含量在常见蔬菜中均属上乘,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于胡萝卜,因此被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享有“蔬菜皇后”的美誉。经常食用红薯叶,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的侵袭。
红薯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红薯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维生素C和叶酸等营养物质,在抗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吃红薯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叶酸水平,而当体内叶酸含量过低时,患癌风险会增加。此外,红薯含有的丰富淀粉、胡萝卜素以及钾、铁等10余种微量元素,能保护人体上皮细胞的结构完整,抑制病毒活性,阻断胃肠道中亚硝胺的产生,消除食品或环境中汞、镉、砷等引起的毒性作用,进而阻断有毒金属的致癌过程。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98.7%)略高于生红薯(94.4%)。美国费城医院也曾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体的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食物不仅为人体提供营养,还能起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红薯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以其独特的功效在中医养生保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补中和血、宽肠通便,还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红薯都能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红薯的摄入,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各种膳食搭配中,既能享受其美味,又能收获健康,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