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这种在水果市场上备受青睐的美味,以其清甜多汁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众多消费者心中的宠儿。不过,很多人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却对山竹的生长环境一知半解,甚至连它是长在树上还是地上都搞不清楚。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揭开山竹生长之谜的神秘面纱。
山竹,学名山莽吉柿,是藤黄科藤黄属的小乔木,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如今,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等地也有引种或试种。
山竹生长在树上,而非地上。山竹树一般高12-20米,分枝多且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棱条。其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中脉两面隆起,侧脉密集。山竹的花朵有雄花和雌花之分,雄花2-9簇生在枝条顶端,花梗短,雄蕊合生成4束,退化雌蕊呈圆锥形;雌花则单生或成对,着生于枝条顶端,比雄花稍大。山竹的果实成熟时为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通常有4-5颗种子,假种皮瓢状多汁,呈白色,这便是我们食用的部分。
山竹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堪称水果界的“娇贵公主”。从气候条件来看,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型果树,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5℃-35℃之间,相对湿度需达到80%。温度一旦低于4.4℃或高于37.8℃,山竹树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存活。此外,山竹树快速生长时对水分的需求极大,年降雨量在1300-2500毫米的地区,才能满足其旺盛生长的需要,且降雨需全年分布均匀,因为山竹的根系并不发达,对干旱和积水都十分敏感。
在土壤方面,山竹树偏好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在5.0-6.5之间的冲积土或壤土。同时,山竹早期生长需要弱光环境,荫蔽度40%-75%最为适宜,随着树体的生长,可逐渐增加光照。而且,带有咸味的海风对山竹的生长不利,因此,山竹多生长在远离海岸线的山地丛林之中。
从种植到结果,山竹树需要漫长的等待,一般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也是山竹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当山竹果实的表皮由绿变红,就意味着它开始成熟了,等到表皮从粉红转为深紫红色时,便是最佳的采收时节。
山竹是长在树上的,其生长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漫长的等待。山竹树对生长环境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它在大自然中成为了一种相对稀有的水果资源。这也让我们在品尝山竹的美味时,更能体会到其背后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