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作为“树上蔬菜”,凭借其独特香气与丰富营养,成为众多食客春日餐桌的宠儿。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不少地方都有优质香椿产出,下面就为您介绍中国十大香椿产地。
湖北郧西是知名的香椿产地。郧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特殊的光、热、水、土和生态环境,让郧西香椿品质独特。这里气温回暖比平原地区慢,香椿成熟也晚些。截至2023年,郧西县香椿种植面积达20万亩。十堰市依托郧西香椿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规模化种植,全市香椿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总产量达20万吨。当地还开发了香椿茶、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饮料等衍生产品,延伸了香椿产业链。
山西芮城也是中国重要的香椿产地之一。芮城香椿是当地蔬菜珍品,多产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条山上,产业历史悠久。所产香椿外观紧凑,叶厚芽嫩,色泽鲜红光亮,味香浓郁,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芮城香椿的地理标志地域保护面积为22.5万亩,年产香椿11万吨,深受市场欢迎。
四川大竹县有“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誉,人工种植香椿从明代开始,已有500年历史。大竹县种植香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种植范围大、产量高。截至2023年底,种植面积达1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香椿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常年鲜芽产量在2万吨上下,南方市场上近80%的香椿都来自大竹。
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寺头镇的寺头红香椿颇具名气,在2500多年的发展史中,曾作为皇帝贡品,有“红贡春”之名。寺头镇地处鲁中泰沂山脉的嵩山之阳,被认定为全国最大的红香椿基地,被誉为“中国红香椿之乡”。临朐寺头镇露天红香椿已规模化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7000多吨;这里还是全国大棚红香椿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大棚红香椿种植面积约220亩,年产红香椿750吨,占全国棚红香椿总产量70%以上。
安徽太和县是全国香椿重要产区,自古就有“香椿之乡”的美誉。2015年,太和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特色香椿产业示范区”;2022年,太和椿芽的腌制技艺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太和县香椿种植面积稳定在3.9万亩左右,年产量2000吨以上,在县外的全国销售量约为130万公斤,占据全国香椿市场的28%,生产销售量位居全国前列。
云南弥勒的气候条件优越,当地香椿头茬比云南其他地区提前40天左右上市,口感和品质稳定,被誉为“云南第一椿”。目前,弥勒市种植香椿约2.5万亩,年产香椿1250吨左右,凭借上市早、品质佳的优势走俏市场。此外,云南红河州的泸西香椿、文山州的西畴香椿等也小有名气。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谷家峪村有着上千年的香椿种植历史,自明朝建村就开始种植,是远近闻名的“香椿村”。鹿泉香椿主要分布在白鹿泉乡、石井乡、上庄镇和获鹿镇四个乡镇,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量450吨。当地开发的香椿酱、香椿面、香椿蛋花汤等产品远销山西、东北等地。
河南王家辿红油香椿主要产自鹤山区姬家山乡境内王家辿村、东齐村、杜家辿村、师家顶村等地。鹤山区东齐村被誉为“中国第一野生香椿之乡”,所产红油香椿色泽鲜艳,红亮翠玉,质脆可口,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养生佳品。目前王家辿红油香椿种植面积约2000亩,年产量200吨,除新鲜香椿芽外,还有香椿酱、香椿茶等衍生产品。
山东烟台市芝罘区的西牟香椿,与安徽的太和香椿、河南的焦作香椿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香椿品种,有300多年的历史,年产椿芽达几十万斤。此外,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的马棚村也有“中国椿芽第一村”的美誉,从九十年代开始发展椿芽种植业,现在椿芽种植面积过万亩,年产量达到一百万斤左右。
这些产地的香椿各具特色,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加工成各类产品,都深受消费者喜爱。若您想品尝正宗香椿,不妨关注这些产地的相关产品,感受春日里独特的“椿”天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