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这一因体内血尿酸水平过高,致使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进而引发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对抗痛风的过程中,不少人听闻车前草和玉米须或许能带来帮助,那么,痛风喝车前草玉米须究竟有没有效果呢?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车前草和玉米须均是常用中药材。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经、肾经、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在《药性论》中就指出,车前草能“去祛风毒”。而玉米须味甘,性平,归膀胱经、肝经、胆经,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等作用。二者在利尿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这也为它们在痛风治疗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现代药理研究也为车前草和玉米须对痛风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研究发现,车前草的利尿作用显著,能够增加尿素、尿酸的排泄。通过促进尿液生成和排泄,可使更多的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体内血尿酸的含量,减少尿酸在关节腔等部位的沉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风症状。玉米须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等。其中玉米须总黄酮经过研究证实,具有抗痛风的作用机理。在体外试验中,玉米须总黄酮能够清除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产生的超氧阴离子,也能够清除邻苯三酚反应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同时还具备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在体内试验中,玉米须总黄酮能够对尿酸钠所致大鼠痛风性急性关节具有较好的消肿作用,能够降低其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细胞粘附因子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水平。这表明玉米须对于痛风引发的关节炎症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虽然车前草和玉米须对痛风有一定作用,但这些作用较为有限。从实际临床应用来看,单纯依靠喝车前草和玉米须来治疗痛风,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并不明显。痛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过程,不能仅仅依赖某一种或两种草药。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在药物治疗方面,又分为急性期和发作间隙期。急性期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及肿胀。发作间隙期可应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来抑制尿酸的生成,还可以使用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非药物治疗同样关键,患者需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像动物内脏、沙丁鱼、浓肉汤等都是高嘌呤食物的典型代表,食用后会增加体内尿酸的生成。此外,患者还应增加水分摄入,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以促进尿酸排泄;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也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要避免饮酒,酒精会干扰尿酸的代谢,加重痛风症状。
在使用车前草和玉米须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如果要将它们用于辅助治疗痛风,建议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尤其是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在饮用方面,一般可以将适量的车前草和玉米须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饮用,或者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但要注意剂量,不宜过量饮用,以免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车前草性寒,大量饮用可能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痛风喝车前草玉米须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它们能够通过利尿、抑制尿酸生成、减轻关节炎症等方面,对痛风病情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然而,其效果有限,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痛风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利用车前草和玉米须等辅助方法,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