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花知识 >> 牡丹花怎样种植和养护

牡丹花怎样种植和养护

时间:2025/4/23 7:44:38 点击:

  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其花大色艳、雍容华贵,深受人们喜爱。想要成功种植并养护好牡丹花,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和要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种植篇
  土壤选择
  牡丹花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的pH值保持在6.5-7.5之间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其生长。若土壤过于黏重,可掺入适量的沙子和充分腐熟的厩肥进行改良,并深翻40-50厘米,以保证土壤疏松透气,利于牡丹花根系的生长和伸展。在长江流域或降水较多的地区,为防止积水烂根,需做成高床或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土地进行种植。
  栽植季节
  牡丹的栽植季节较为特殊,与大多数木本植物不同,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栽植成活率最高,次年长势强劲。若11月份以后栽植,越晚则第二年长势越弱,甚至可能导致植株死亡,即便成活,也要到第三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因此,准确把握栽植季节对牡丹的生长至关重要。
  栽植方法
  在栽植前,需将牡丹苗的断根、病根剪除,然后用500-700倍的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栽植时,根据花根的长短挖好宽大而平的土坑,坑底筑一小土墩,上尖下宽。将牡丹苗放置在土墩上,使根系自然垂下,理顺根系,避免弯曲,然后逐渐覆土。覆土后,需将整株牡丹稍向上提,使根顺直,再逐层将土填实。栽后要立即浇水,让根和土壤紧密结合。栽培密度方面,若作长期观赏用,株行距以80-120厘米为宜;若培育商品牡丹销售,株行距可控制在50-60厘米。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播种繁殖主要用于培育砧木和杂交选育新品种,以及药用牡丹的栽培。牡丹种子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当荚果内种皮由白色变为蟹青色时即可采收。牡丹种喜嫩不喜老,未充分老熟的种子种下后不但容易发芽,还易产生变异,形成新的品种。而老熟的种子当年播种萌芽率低,部分种子甚至到下年才萌动发芽。种子播种后,15-20天后开始生根,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提前撤去覆盖物,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浇水一次,4月份以后可随浇水施入稀薄粪肥。按此法播种两年后可起苗用于嫁接或移植,3-5年后即可陆续开花。但未经嫁接的播种苗大多开白色单层花,极少数开红粉色多层花。
  嫁接繁殖:嫁接是繁殖牡丹优良品种的常用方法,能保持品种优良的遗传性状,可快速大量繁殖,提高优良品种的繁殖系数。
  砧木选择:常用2-3年生凤丹或芍药播种苗的根作为砧木,根茎粗1厘米以上的播种实生苗作砧木时,嫁接成活率高且成活后植株生长旺盛。
  接穗选择:接穗宜选健壮植株上一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也可选择上部当年生枝,因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厘米,带有健壮的顶芽和一个或几个小侧芽,且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嫁接方法:
  枝接: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气温以15-28℃为宜。挖出砧木去净根上泥土,放入500倍甲基异柳磷和托布津混合液中浸泡15-20分钟,取出晾干药液。切去砧木上有芽眼的根茎以上部分,用利刃从中间劈开,插入已削好的接穗,使形成层对齐(若砧木和接穗粗细不一致,只要一面对齐即可)。用麻皮从上到下绑紧,再用稀稠适中的泥糊均匀涂抹在切口上,将伤口完全糊住。按规定深度栽植,栽植深度以伤口与自然地面齐为宜,随后封土为垄,垄高以能把接穗完全埋没为度。20天内不可浇水,以免影响愈合;次年3月上旬成活出土,一般成活率达80%以上。成活后若干旱,3月中旬后每半月浇一次水,浇两次水中耕锄草一次;4月下旬后每月可施肥一次,以粪尿为好,亦可施尿素(每亩5公斤左右);6月下旬可施一次磷钾肥(每亩5-7公斤);两年后即可出圃销售或移栽。
  芽接:主要用于更换品种或培养一株多花色(什样锦)的植株,芽接时间以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宜,操作时间宜在10-17时,此时皮层宜分离、粘合。将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连同形成层一起取下,保留完整的木质芽基;用同样方法将接穗上的芽剥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基上,注意二者要相互吻合,最后用嫁接胶带扎紧。接后一个月,认定接芽已成活时,揭开胶带去掉砧木上赘芽,砧木上的叶片应保留,使养分集中于接芽,利于当年形成饱满花芽,翌年即可开花。
  皮下接:时间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气温20-25℃时伤口易愈合。接穗长4-8厘米,多选花芽;在接穗下部2-3厘米处两面各削一刀,长削面约3厘米、短削面约1厘米,削口要平滑。选植株粗壮侧枝作砧木,在其上部光滑的枝段侧面,削一个2-3厘米长的接口。将接穗稍斜插入砧木切口底部,使二者形成层密接对紧;若粗细不一致,一侧对准即可。用嫁接胶带、麻绳等材料从上向下绑缚接口,然后用塑料袋将接穗及接口罩住,在距接口1厘米处将塑料袋口扎紧,以保温保湿,避免雨水渗入,提高成活率。
  分株繁殖:分株亦称分根,牡丹是丛生灌木,多数品种根须处经常产生不定芽而萌发枝干。在洛阳,分株繁殖多在10月上旬进行,最迟不得晚于11月底。分株时,看准根相互连接的关系,顺其“纹理”自然之势进行分株,切不可乱扯硬分。若适时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来年长势旺盛;分株过晚,其新生根少而短,来年发芽时因新生根较少,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差,苗株长势弱甚至死亡。
  养护篇
  施肥管理
  牡丹花喜肥,每年至少需施三次肥。第一次在花前施,以促进开花,可选用腐熟的饼肥或含磷钾较高的复合肥,肥量以每株每次0.5-1千克为宜;第二次在花后半个月施,以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此时可适当增加氮肥的比例,促进植株生长;第三次在越冬前施越冬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厩肥等,为植株来年生长储备足够的养分。施肥时,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可在植株周围挖环形沟或放射状沟,将肥料施入后覆土。
  浇水要点
  牡丹较耐旱,但在干旱季节仍需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一般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避免积水,否则易导致烂根。在开花前后,需浇足水,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但要注意排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夏季高温时,水分蒸发快,可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但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浇水;冬季则要控制浇水,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即可。
  光照与温度
  牡丹花需要充足的阳光,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夏季高温时,过强的光照会对植株造成伤害,可适当进行遮荫。牡丹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7-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植株生长旺盛。当温度过高(超过30℃)或过低(低于5℃)时,植株生长会受到抑制。在冬季,对于一些耐寒性较差的品种,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如在植株基部培土、包裹草帘等,以确保植株安全越冬。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牡丹常见的病害有红斑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锈病、病毒病、环斑病等。预防病害的发生,应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喷撒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预防;5月至8月,每20天左右喷一次石灰倍量式的波尔多液,进行病害防治。若发现植株感染病害,应及时剪除病叶、病枝,并集中烧毁,防止病害蔓延,同时根据病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危害牡丹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以及地上害虫介壳虫类和刺蛾类等。防治地下害虫,每年可分别在3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用500倍的甲基异柳磷灌根,或在牡丹根部周围撒施呋喃丹颗粒剂,操作方法为环绕牡丹根部周围开沟,沟深5厘米,撒施呋喃丹后覆盖。防治地上害虫,可用500倍的甲胺磷和500倍的氧化乐果混合后喷雾,或用800-1000倍的杀扑磷喷雾。此外,还可通过悬挂黄色粘虫板、设置黑光灯等物理方法诱捕害虫,减少虫害的发生。
  修剪整形
  花谢之后,及时将花瓣和枯萎的叶子全部摘除,避免养分消耗,同时可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入冬前,将重叠枝、交叉枝、病虫枝全部剪掉,以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调整植株的形态,使养分集中供应,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和开花。对于一些生长过于旺盛的枝条,也可适当进行短截,控制植株的生长方向和高度。

  • 博营网(www.boying360.com) © 2025 版权所有
  • Email:83443857@qq.com 站长QQ:83443857 豫ICP备2025124913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