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这种长相独特、呈五角星形状的水果,以其清甜多汁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不少人的喜爱。然而,近年来多起杨桃中毒事件的报道,让人们对它心生疑虑。那么,杨桃究竟怎么吃才没有毒性呢?这得从杨桃的毒性来源说起。
杨桃的毒性主要源于其含有的两种物质:草酸和杨桃毒素。草酸是杨桃涩味的来源,它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并在肾小管沉积,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而杨桃毒素是一种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的神经毒素,可产生兴奋性毒性。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能将这些毒素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但对于肾功能异常的人群,毒素难以排出,就容易引发中毒。
不同人群食用杨桃的注意事项大有不同。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包括正在接受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尿毒症患者,杨桃是绝对的禁忌。哪怕只是食用小半个杨桃或喝一杯杨桃汁,都可能因毒素无法正常排出而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呃逆、呕吐、意识障碍、躁动、昏迷、癫痫、失眠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曾有台湾高雄医学院附属医院报告的20名杨桃中毒患者,其中17人仅吃了半个或一个新鲜杨桃,3人喝了市场上卖的杨桃汁,最终8人死亡,12人痊愈,后果十分严重。所以,这类人群一定要严格避免食用杨桃及其加工制品,如杨桃汁、杨桃酒、杨桃罐头等。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杨桃时需格外留意自己的肾功能。随着病情发展,这两类患者的肾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一旦肾功能出现异常,食用杨桃就可能带来风险。老年人,即便没有肾脏疾病,也不建议空腹吃杨桃,在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脱水状态时同样不宜食用。因为此时人体的肾脏代谢功能可能相对较弱,食用杨桃后,肾脏负担加重,毒素不易排出,增加了中毒的可能性。对于儿童而言,虽然健康孩子可以吃杨桃,但也要注意不要空腹食用,并且控制食用量,因为有的小孩子吃杨桃后会出现尿血现象,通常停止食用后症状会消失。婴幼儿由于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排毒能力较弱,不建议食用杨桃。
在食用方式上,选择完全成熟的杨桃是关键的第一步。成熟的杨桃颜色金黄,表皮光滑,没有明显的绿色斑块,质地稍软。因为杨桃中草酸的含量会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未成熟的杨桃不仅口感酸涩,草酸含量高,还可能含有更多的杨桃毒素。食用时,要彻底去除杨桃的果棱和果心。果棱和果心部位草酸和杨桃毒素的含量相对较高,用刀将果棱薄薄地削去,再把果心挖掉,可有效减少毒素摄入。在食量方面,即便对于健康人群,也建议每次食用量不要过多,每次最多吃一个(100克左右)为宜,避免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毒素。同时,不要空腹吃杨桃,空腹状态下,胃肠蠕动较快,杨桃中的毒素更容易被吸收,且此时人体血糖较低,肾脏对毒素的代谢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可以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食用杨桃,此时胃肠中有其他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杨桃对胃肠黏膜的刺激,降低中毒风险。
如果喜欢将杨桃加工后食用,也有一些安全要点。比如制作杨桃汁时,除了选择成熟杨桃并去除果棱和果心外,榨汁后可以进行过滤,进一步去除可能残留的杂质和毒素。需要注意的是,自制的杨桃汁应尽快饮用,避免长时间放置滋生细菌。对于杨桃酒,由于酒精可能会促进杨桃毒素的吸收,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肾功能稍有异常的人群,都不建议大量饮用。如果是购买的杨桃加工制品,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确认是否添加了其他可能影响健康的成分,并且留意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虽然杨桃存在一定毒性风险,但只要了解其特性,采取正确的食用方法,不同人群遵循相应的食用禁忌,还是可以安全享受杨桃的美味与营养的。在食用杨桃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过杨桃,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