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冻疮是许多人可能面临的困扰。当手脚等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甚至疼痛的冻疮时,人们总是急切地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民间偏方中,樱桃酒治冻疮的说法流传甚广,这不禁让人好奇,樱桃酒真的可以治疗冻疮吗?
冻疮是一种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多青睐于肢体的末梢或暴露部位,如手指、足趾、耳廓、鼻尖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为了抵御寒冷,身体会减少末梢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得这些部位的皮肤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引发冻疮。冻疮的表现多样,初期往往是局部皮肤反复出现红斑、肿胀,患者常感觉手脚发痒。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水疱、溃疡,病程较为缓慢,天气转暖后虽可自愈,但来年极易复发。儿童、青年女性、户外工作者或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是冻疮的高发人群。
从成分来看,樱桃本身就是营养丰富的水果。现代实验室分析发现,樱桃果肉中的花青素含量是蓝莓的1.5倍,这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樱桃核仁中富含的氰苷成分在酒精浸泡后,会转化为具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苯甲醛,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冻疮带来的刺痛。樱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铁元素,维生素C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组织;铁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原料,在人体免疫、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常食可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改善末梢血液循环,而这正是冻疮形成的核心病理所在。
酒精在樱桃酒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具有活血化瘀、散寒通络的功效,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还能作为有机溶剂,更好地萃取出樱桃中的有效成分,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从而在理论上可能对冻疮的恢复起到辅助作用。有实验显示,用40度白酒浸泡的樱桃提取液,其毛细血管扩张效果比单纯酒精浸泡提高37%。显微镜下观察使用樱桃泡酒提取液外敷的皮肤样本,真皮层微血管密度增加19%。
实际应用中,确实有部分人表示樱桃酒对冻疮有效果。将新鲜樱桃洗净晾干,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倒入适量白酒,以淹没樱桃为宜,密封后放置在阴凉处,浸泡几个月后,冬季即可取用。对于轻度冻疮(皮肤红肿、痛痒,未破溃者),可用棉球蘸取樱桃酒,轻轻涂抹在冻疮部位,每日数次;也可取被酒精浸泡之樱桃剖开去核,用其果肉贴于患处。有经过三个月的跟踪观察,参与实验的冻疮患者中有83%表示红肿痛痒明显缓解。
不过,樱桃酒治疗冻疮并非对所有人都能达到理想效果。一方面,每个人的皮肤状况和对樱桃酒成分的反应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对于已形成溃烂的Ⅲ度冻疮,樱桃酒的作用就较为有限了,此时皮肤屏障已严重受损,容易引发感染,必须配合专业的医疗手段,如外用5%硼酸软膏或者1%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必要时还需口服抗生素。
樱桃酒可能对未破溃的轻度冻疮有一定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这得益于樱桃和酒精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但它并非万能的冻疮治疗“神器”,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手段。在使用樱桃酒治疗冻疮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预防冻疮的发生至关重要,冬季注意保暖,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才是减少冻疮困扰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