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多春鱼究竟是寒性还是温性之前,我们先来深入认识一下这种独特的鱼类。多春鱼,原产于日本的深海鱼,隶属胡瓜鱼目胡瓜鱼科,又被称作毛鳞鱼、胡瓜鱼。其显著特征是雌鱼肚中布满鱼卵,“多春”之名也由此而来(在中国南方方言里,“蛋”“卵”被称为“春”)。多春鱼体型小巧,肉质却极为鲜嫩,独特的风味使其在餐桌上备受青睐。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食物有着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性质,也就是所谓的“四性”或“四气”,此外还有一种“不寒不热”的平性。食物的寒温属性并非随意划分,而是与人体的体质、疾病的性质密切相关。了解食物的寒温性质,有助于人们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饮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一般而言,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发热、口渴、烦躁、咽喉肿痛等热性病症。比如常见的绿豆,性偏寒,在炎热的夏季,一碗绿豆汤便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苦瓜也是寒性食物,对于体内有实火、出现口舌生疮等症状的人来说,适当食用苦瓜可缓解不适。相反,温热性质的食物则具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适宜于寒性体质者或风寒感冒、腹痛、肢冷畏寒等寒性病症。像生姜,性温,在受寒感冒时,喝上一碗生姜红糖水,能帮助身体驱散寒气,缓解感冒症状;辣椒性热,对于那些长期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容易受到寒邪侵袭的人,适量食用辣椒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那么,多春鱼在这寒温属性的范畴里该如何定位呢?从多春鱼的生长环境来看,它主要栖息于深海,深海环境相对低温且水压较大。按照食物寒热性的一般判断规律,水生植物大多偏寒,像海带、紫菜等;而水生动物的寒热属性则较为复杂。多春鱼虽为水生动物,但其生存的深海环境与常见的淡水鱼生长环境有所不同,这并不能直接表明它就是寒性食物。再从多春鱼的分布区域分析,它主要分布于北极洋、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之温寒带海域,生长环境较为寒冷。在判断食物寒热性时,有一种观点认为生长在寒冷环境中的食物可能偏寒。然而,仅仅依据生长环境来判断多春鱼的寒温属性并不全面。多春鱼本身的特性以及其营养成分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线索。多春鱼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镁等矿物质,特别是其鱼籽含有皮肤所需的微量元素、矿物质盐、蛋白质等。从中医对食物功效的认知角度出发,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部分属于温热性。多春鱼丰富的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增强体质,从这个层面推测,多春鱼似乎更偏向于温性。
在查阅众多中医典籍以及现代关于食物属性的研究资料后,发现其中并没有明确将多春鱼归为寒性或温性食物的记载。综合多春鱼的各方面特征,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多春鱼很可能属于平性食物。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的人群,无论是寒性病症还是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多春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大部分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用于营养缺乏者、体虚者,这也符合平性食物适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对于那些体质较为平和,既没有明显的热性症状,也没有寒性表现的人来说,多春鱼是一种营养丰富且不会对身体寒热平衡造成明显影响的优质食材。对于体质偏寒的人,适量食用多春鱼,不用担心会加重体内的寒气;而对于体质偏热的人,多春鱼也不会进一步助长体内的热气。
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科学研究明确多春鱼的寒温属性,但通过对其生长环境、营养成分以及中医理论的综合分析,多春鱼作为平性食物的可能性较大。在日常饮食中,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身体状况,合理地将多春鱼纳入饮食食谱,享受其带来的美味与营养。无论是清蒸、香煎还是油炸,多春鱼都能以其独特的风味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为健康饮食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