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物百科 >> 多春鱼为啥叫癌鱼

多春鱼为啥叫癌鱼

时间:2025/3/25 10:09:56 点击:

  多春鱼,这种原产于日本的深海鱼,学名毛鳞鱼,属胡瓜鱼目胡瓜鱼科。其得名颇为有趣,在我国南方方言中,“蛋”“卵”被称为“春”,而多春鱼雌鱼肚中多有鱼卵,故而得名“多春”。多春鱼体型小巧,肉质鲜嫩,鱼籽丰富,营养颇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钾等多种矿物质,具备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等功效,深受大众喜爱。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悄然流传起多春鱼被称为“癌鱼”的说法,这一称呼着实令人心生疑虑。多春鱼被冠上“癌鱼”之名,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生长环境首当其冲。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多春鱼作为深海鱼类,其生存环境也难以幸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洋,石油泄漏事件时有发生,海洋中的多氯联苯、重金属(如汞、镉、铅等)以及有机污染物含量不断上升。多春鱼长期生活在这样被污染的环境中,极有可能在体内富集这些有害物质。当人们食用了体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多春鱼后,这些物质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增加患癌风险,这是多春鱼被称为“癌鱼”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物链也是关键因素。多春鱼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特定位置,它们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等为食。而浮游生物等初级生产者,可能会吸收海水中的有害物质。多春鱼通过不断进食这些含有污染物的食物,体内的污染物会逐渐累积,产生生物放大作用。比如,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低浓度下可能对浮游生物影响较小,但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到了多春鱼这一营养级时,其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已经显著升高。人若长期食用这类多春鱼,就如同将这些有害物质引入体内,长期的积累就可能对身体细胞造成损害,引发基因突变等问题,进而增加患癌的可能性,这无疑也加重了多春鱼“癌鱼”这一负面称呼的分量。
  从养殖和加工环节来看,尽管多春鱼主要来自深海捕捞,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养殖的多春鱼。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防止多春鱼生病,可能会违规使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若这些药物使用不当,在多春鱼体内残留,人们食用后也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加工环节,如果多春鱼的加工处理不符合卫生标准,例如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加工过程中添加了有害的防腐剂、色素等,也会让食用多春鱼的风险大大增加,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多春鱼的担忧,促使“癌鱼”这一称呼流传开来。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多春鱼本身并非天然致癌。正常情况下,生长在未受污染环境中的多春鱼,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材。只有当多春鱼所处的生长环境恶化,食物链受到污染,或者在养殖、加工环节出现问题时,才会使多春鱼成为可能危害健康的食物。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将多春鱼称为“癌鱼”。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治理,严格把控多春鱼养殖、加工等环节的质量与安全。消费者在购买多春鱼时,也应选择正规渠道,仔细甄别多春鱼的品质。若能做到这些,多春鱼依然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为人们带来营养与享受。

  • 博营网(www.boying360.com) © 2025 版权所有
  • Email:83443857@qq.com 站长QQ:83443857 京ICP备13032312号-6
  • Powered by laoy! V4.0.6